网络靶场是什么东西_攻防网络靶场

hacker|
204

大数据安全靶场是什么意思?

大数据安全靶场的原型架构主要包括靶场基础环境﹑核心资源库及靶场应用。靶场基础环境是网络靶场运行的基础,包括运营管理中心和服务支撑平台,支撑大数据安全靶场整体功能运行。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左右关于互联网家

 一、当前网路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一)主要大国加紧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战略

美国首次将网络安全置于恐怖主义之前,列为美战略安全最突出问题。美国虽网络实力超强,但对网络的依赖也最大,面临来自其他国家和非国家实体的网络攻击多重威胁,因此在以网络为抓手全面巩固其政治、军事、经济霸权的同时,也对包括我国在内主要国家网络能力发展日益焦虑。奥巴马上任不到4个月,就将网络战争视为“最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之一”,承认网络战争“从理论走向实战”[1]。美国相继发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网络空间政策报告》、《国家网络作战军事战略》等政策文件,将网络空间治理重点“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从被动防御转向武力报复”以构建全球网络霸权。美国又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

将其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视数据主权为继边防、海防、空防后的又一大国博弈空间。英、法、德也分别出台了《新版英国网络安全战略》、《信息系统防御和安全战略白皮书》、《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等报告,明确将把网络空间威胁列为国家生存发展所面临的“第一层级”威胁和“核心挑战”网络安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视网络攻防建设与陆、海、空三军建设同等重要。在美国的背后支持下,北约网络防务中心也发布了《网络战适用国际法手册》,该手册是国际上首个就网络战适用国际法问题做出规范的文件,标志着网络战日益从“概念”走向“现实”,反映出网络安全正逐步上升为西方核心安全关切。

(二)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明显加快

美、英、德、俄、日、韩、印、澳等国相继组建网络部队,纷纷成立“网络司令部”或“网军”,加强信息战研究和投入,研究信息战战法和战略,研发的高破坏性“网络武器”已达千种之多,信息战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我牵制遏制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我国面临的信息战威胁趋于上升。美国是网络战的先行者,在网络空间谋求压倒性军事优势,实现制网谋霸。美军网络司令部人数为8.87万人,通过启动“国家网络靶场”项目多次举行网络战演习,并注意在常规联合军演中注入网络战元素。美国还定期邀请英、法、韩等国参与“网络风暴”演习,加强多国间信息共享和危机联合处置能力。韩国组建200人组成的国防情报本部网络司令部。印度国防部拟在2017年前组建7个信息战旅和19个信息战营。日本提出建立以应对网络攻击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并培养相关人才。此外,各国网络战策略也正发生由守转攻的变化,出现将网络攻击视为武装攻击的趋向。北约出台的《网络战适用国际法手册》明确提出网络战在现实中可能产生与实战相似的效果,并不因为发生在互联网上就不是战争,国际法同样适用于网络战。美日等国已明确表示将推进攻击型网络部队建设,必要时发动网络战争。值得关注的是,美、俄己开始发展“先发制人”的网络刺探与反制能力,强化网络战攻击手段,以实现“以攻代防”、“以攻促防”网络空间的攻防对抗更趋复杂严峻。

(三)围绕网络规则的国际斗争加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出于政治需要,把网络变成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人为地夸大网络空间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引入“基本人权”概念,鼓吹“网络自由”、“人权”高于“主权”,借此否定国家“网络主权”。他们宣称现有国际法原则可适用网络空间,没有必要制定新准则,反对设立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大力阻止由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介入互联网治理,声称监管网络有损言论自由,将削弱和抹杀技术创新,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坚持网络规则应以由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消费者等组成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共同制定,强调行业自律,真正实现互联网自由、开放、无界和安全。美国公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就强调要力推美国网络“法治”观,互联网使用应顾及“法治、人权、基本自由和保护知识产权”,美国首先要同“立场相近国家”进行协调,确立舆论主导权,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国际合作,最终确立新的规则,以争夺“网络治理”的主导权和绝对控制权。为此,他们竭力推动各方加入欧盟的《网络犯罪公约》和“伦敦进程”等机制,企图在联合国框架外建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体系,来削弱甚至取代联合国主导的互联网治理论坛。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和控制,担忧网络监管不力可能破坏本国社会安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坚持政府对网络空间拥有管辖权,关注滥用言论自由特别是网络言论自由损害他人权力和尊严。呼吁建立多边、透明和民主的网络国际治理机制,强调发挥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的主导作用。中、俄及非洲、阿拉伯国家成功推动2012年国际电联国际电信世界大会将互联网发展、接入权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纳入新修订的《国际电信规则》及有关决议,尽管美国及一些欧盟国家拒绝签署,但该规则对今后的互联网治理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总之,互联网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利益相互交织,已成为各国的必争之地。围绕网络安全问题,各主要大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必将长期存在。网络国际治理领域的斗争,也势将成为继气候变化之后以一个各国利益激烈博弈的新战场,其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将更加突出。同时也要看到,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具有全球性质,各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国际社会对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也有普遍认识。围绕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联合国、欧盟、20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5国等多边合作及美与中俄印、中英等双边“基层”对话趋于活跃,反映了各国携手共同有效应对具有合作的巨大空间。

二、维护我国网络安全之对策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升温使我国信息网络管理与运用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近40%,博客用户超过2.94亿,微博用户超过3亿,2011年就有5.13亿网民和8.59亿手机用户,是全球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2014年我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将达到6.3亿人。网民中年轻人占比高,20岁以下超过35%。但网络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网络立法尚处起步阶段,有关法规条文不够明确。网络监管机制缺乏统筹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多是“分兵把守、各自为战”的信息安全防控思路已不适应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新变化。硬件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监管技术有限,专职从事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管的力量也严重不足,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和切实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形成,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工作亟待加强,我国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受到国外遏制与渗透,华为与思科、摩托罗拉之间的残酷竞争就是明证。摩托罗拉曾在2010年7月突然在美国控告中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盗窃其商业秘密,半年后华为反击,起诉摩托罗拉,理由同样是知识产权遭侵害,旨在阻止摩托罗拉非法向诺基亚西门子网络转移华为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最后双方已达成和解,也证明之前所有有关华为侵权的指控毫无根据。华为经过与思科、摩托罗拉多年的斗争,终于学会了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涉及我国战略安全和综合安全的重大课题,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利益冲突愈加激烈。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也要看到网络安全问题存在转“危”为“机”的空间,化挑战为机遇,加强战略谋划,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维护我国网络安全。

联合作战指挥手段主要集中体现为联合作战什么?

方式表现形式:多元一体化的指挥

未来不能去适应,只能去创造。世界上没有一场可以复制的战争。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联合作战行动,为获得最大作战指挥效能,必须灵活选择指挥方式,进行最优的系统整合,聚焦到“多元一体化的指挥”上。

1、网络节点式指挥。在作战指挥系统中,根据战场态势和作战任务等具体情况,由处在网络中最佳节点的指挥机构实施指挥。基于指挥节点进行作战优选,可以权限跨越指挥层次,实现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的高度融合,使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能够整体联动、同频共振、有效聚合。

为解决C4ISR系统在互联、互通、互操作,信息共享及系统计算、存储、通信、信息表示和网络运行等方面的不足,美国防部加紧推进全球信息栅格GIG,构建起分布式、网络化、覆盖多维战场空间的无缝链接指挥控制体系,呈现出的网络中心战样式,其指挥方式就是网络节点式。比如,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通过网络来强化对战场电磁分布的“通视”能力。

通过对战场电磁环境的感知,在共享网络中组合出整个战场的电磁情况分布图,再结合动态不间断的电磁跟踪,即可形成战场电磁情况综合态势图,而作战对手的重心往往电磁信号密级。可见,分析电磁情况综合态势图,实施最优的网络节点式指挥,对敌关键部位予以网络攻击或电磁对抗,对于瓦解对手作战体系至关重要。

2、动态分权式指挥。指挥职权能够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在指挥者与被指挥者间进行动态分配,是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在信息化作战的综合运用。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指挥信息能够在情报信息网、指挥控制网、火力打击网和综合保障网等职能分网之间按需流动,在需要的时间传送到需要的点位。

如此以来,该集中时集中,该分权时分权,实现了指挥任务的动态分工,再也不用所有人员必须高度集中才能一体办公或联合作战。当然,职权动态分配还须具备:对战场态势的实时共享;对整体意图的一致理解;对分权规则的共同遵守。

总之,面对战争这一复杂的巨系统,不依据态势变化,进行合理分权,将难以一体化集中指挥。可以说,实施动态分权,是为了更好地整体联合。

研究表明,陆情数据更新频率以作战分队2分钟、作战部队5分钟、作战集团指挥所5分钟、联合指挥部20分钟为宜;空情数据更新频率以作战分队5-10秒为宜;天情数据更新频率以20分钟为宜;电磁态势数据更新频率以4分钟为宜;气象水文数据更新频率以20分钟为宜。资料显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战场态势图滚动更新间隔时间为2.5分钟。

3、虚拟游动式指挥。指挥机构在战场上并不是以固定不变的实体存在,而是根据需要在多维空间虚拟设置,并能在游动状态下完成指挥控制协调任务。军事网格超强的整体联动能力、自主优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逻辑集中能力及虚拟动态能力等,有能力做到“指挥员到哪,哪就是一个指挥所”,实现物理分散、逻辑集中。

就外军实践看,20世纪80年代驻欧洲的美军训练演习,师基本指挥所转移时间为36-48小时/次,战术指挥所为12-24小时/次;而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第7军军长小弗兰克斯曾在地面战役阶段,或乘装甲指挥车或乘黑鹰直升机前往一线部队进行指挥,已经显示了信息系统对战场机动指挥的支撑作用。

从我军演习看,在全军炮兵旅跨区基地化训练“火力2015·青铜峡”演习中,红蓝双方很难捕捉到对方指挥所的位置,不是因为伪装隐藏得好,而是因为指挥所都是动态的、游动的。

4、行动调控自主指挥。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互不隶属的作战单元,根据作战行动和自身能力,围绕指挥员意图,自行调整和控制作战行动,以求最佳作战效果。自主指挥是智能化指挥的一种集中体现,分为无指令自适应和局部协同微调两个层级。在没有指挥指令的情况下,作战单元能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自行调控攻防状态,研判攻击或回避。

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军“捕食者”无人机,虽然误击误伤事件不断,但作为未来无人化作战的先锋,已初步具备了行动调控自主指挥能力,可以在战场上空连续盘旋50多个小时,具备了对目标的“查打一体”能力。

最近,万众瞩目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五番大战,以4:1的最终结局,宣告人类在又一个引以为傲的智能高地上败北,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机器智能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会催生更多的聪明武器和自主化无人平台,会使指挥信息系统克服智能辅助决策上的瓶颈,走向智能化战争的时代。AlphaGo技术的成熟,预示着行动调控自主指挥这一方式已经呈现曙光,太阳终究必将升起,它不会理会你是否已经起床,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这是战争变革的必然规律。

5、态势跟踪精确指挥。依照实时更新的战场态势图及情报共享,及时对作战单元在时间、空间、目标、方向、力量以及作战节奏和速度等全领域上实施动态的近实时精确指挥,有利于对敌要害目标和关键环节予以精确释能。精确指挥的基础,是强大的指挥信息系统,是传感网、控制网和交战网的无缝链接。精确指挥的内容,是强调决策的精确、计划的精确和控制的精确,除战略全局“势”的营造,更重视具体环节的能力塑造。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空中打击行动大多都是依据预先计划好的“空中作战指令”来实施。到了阿富汗战争,飞行员则可以利用态势感知系统直接接受目标指示,作战中80%的打击目标都是在飞机升空后的飞行过程中临机赋予的。

而美军千里击毙本?拉丹的特种作战行动,奥巴马总统则是在会议室屏幕前对作战态势进行了实况掌控,其态势的跟踪与呈现、指挥的精准与实时,令人震惊不已、唏嘘赞叹。“机上运筹、屏前决策和网上指挥”,已成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指挥的基本特征,指挥信息系统成为支撑作战指挥的基本平台和指挥人员必须掌握的“手中武器”。

6、互访共议同步指挥。指挥者依托信息系统的网络环境,借助于各指挥节点间情报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围绕总的行动企图,通过网络节点共访,实现群体性虚拟互访共议,同步指挥其他力量,协同本级完成任务,或是调整本级主动与其他作战力量协同行动。机械化战争及其以前的战争条件下,由于受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分发手段的限制,加上对抗双方广施诈术迷惑和欺骗对方,致使“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3/4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定的。”

作战过程中,指挥员需要“一半的精力用于搞清楚山那边有什么。”指挥控制的总体方式,可称为“逐级反馈按级控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凝聚了人类的智慧与技能,又延伸了人类的智能与技能。指挥信息系统作为新型作战指挥工具,具有“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征,为变革控制协调方式提供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支撑。

7、网络联控式指挥。指挥机构利用指挥信息系统,向不同领域中的各参战力量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高效能的控制,这在战役战术互联网已高效运行的美俄军队中已较为普及。从火力硬摧毁的角度看,是即时响应火力请求,就近组成火力打击系统。

运行机理是:将作战地域网格划分,网格中心设置指挥节点,整体组成指挥网;研判战场态势,部署武器平台,组成火力平台网;作战中两网动态联结,哪里需要火力,就使用就近火力平台和指挥网节点组成临时火力单元系统,从而提高火力反应速度和作战指挥效能。

从信息软打击的角度看,近年来发达国家研发的“震网”、“毒蛆”、“高斯”和“迷你火焰”等病毒武器,摧毁能力不亚于火力毁伤。与一般的计算机病毒相比,震网等病毒已具备武器级别,而且结构复杂、注入手段多样化、潜伏能力强并具有精确攻击能力,能够以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为精确攻击目标,根据指令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目标展开精确攻击。

8、网络中心式指挥。指挥员利用指挥信息系统,对分散在不同地点的作战力量实施以随机调控为主的一种指挥自动化方式。俄军认为,换装现代化武器装备只能提升部队战斗力25%~30%,而实现指挥自动化可使战斗力倍增。

俄军按照“网络中心指挥”原则,着力解决诸军兵种指挥系统兼容,以及从固定指挥所向野战指挥所过渡问题,计划2020年前建成全军统一、覆盖战略战役战术各层级,集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精确打击于一体的新型自动化指挥系统。美军作为网络中心战的鼻祖,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军事拓展应用,整合优化包括网络安全、战场情报系统、后勤信息系统在内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又提出了“作战云”概念。

根据美军设想,未来10年左右时间“作战云”将实现一个包括各种战斗机、情报支援飞机、卫星、舰艇和直升机在内的军事云计算平台网络,每个作战平台都是“作战云”的一个节点,既可向云中上传信息,也可从云中下载信息。这将为整个作战体系带来更加便捷的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

这些训练有素、全球部署的美军网络战部队,可能穿过“棱镜门”软件便道,翻越路由器“陈仓暗道”,进入智能手机“芯片天窗”,在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肆意行动,被兰德公司称为信息时代的“核武器”,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实实在在的最大威胁。谁能否认,对网络化部队的指挥方式,不就是网络中心式指挥吗?

9、集分耦合式指挥。信息化条件下,各参战力量能实现信息共享,各指挥层级对战场情况的掌控处于同一信息层面,为高度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集分耦合式指挥创造了条件。唯有集分结合,才能收放有度;唯有灵活指挥,才好能力耦合。美军认为,新质作战能力作为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倍增器,应与传统作战能力放在统一的战争设计框架中统筹思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综合制胜。

为打造“2020年联合部队”,美军基于任务、职能和地理区域灵活编组部队,强化联合训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例如,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构建了国家网络靶场,为网络安全和作战训练提供逼真的技术环境。2001年以来,美军经常参与国土安全部组织的“网络风暴”演习,主导北约国家部队组织的“锁盾”系列网络安全演习,平均每两年举行一次代号为“施里弗”的太空作战演习。

“施里弗”太空作战演习看似与网络行动无关,其实自2005年以来美军举行的四次演习中,特别检验了太空作战行动与网络空间作战行动的融合,就多次对跨域作战概念进行了系统验证,这种若隐若现的集分耦合式指挥显示出了强大的跨域融合能力。

10、超常折叠式指挥。将以往由上到下、由前向后、循序渐进的指挥环节和内容,超常压缩到一个时间段里进行,甚至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便超常规地将时间序列由后向前推。比如,打五天的仗,就从第五天倒过来拟订作战计划。这就如同人们卷凉席,由后向前操作更容易。

研究表明,该方式可明显减少重复作业,提高作战效率。“顺序作战向并行作战”转变的美军,也采取过该样式。

伊拉克战争中,多国多种参战单位几乎同一时刻展开,通过采取“折叠”或者说“压缩”、“合并”指挥程序和内容,实现了高效指挥。之所以能够合并程序、并行推进,得益于诸军兵种按照共同规定、规范执行法定模式。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